打球不如做試卷?青少年體育鍛煉規定如何落地|儲朝暉|教育教學|體育_新浪新聞
原標題:青少年體育鍛煉剛性規定如何落地?專家:依靠教學管理改革
對話人
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儲朝暉
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熊丙奇
《法製日報》記者 杜 曉
《法製日報》實習生 曹明珠
一些學校家長隻看重考試分數
記者:體育總局、教育部、中央文明辦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、民政部、財政部、共青團中央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《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》,從多個方麵促進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,總體應該如何看待這一計劃?
儲朝暉:中小學生的體質情況一直都是社會各界關心的一個大問題。從中小學生體質監測數據來看,近年來中小學生體質有下降趨勢,這個趨勢直到2014年才停下來。中小學生體質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戶外活動時間太少,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。這次七部門發布《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》就是要改變這一狀況。
記者:我們注意到,《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》中的有些內容過去也提到過,此次重申,是否意味著這些內容一直存在難以落實的問題。就此而言,《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》在落實過程中是否也會麵臨一些難點?
儲朝暉:《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》本身隻是一個剛性的要求,要從深層次解決問題還得依靠教學管理方麵的一些改革,盡可能讓考試、教學和管理更加符合學生的天性和學生的成長發展。這個剛性的要求,在目前這種情況下要落實是有困難的。
現有對學生的評價、管理、教學與學生的天性並不一致,從而造成這樣一種局麵,學生要用大量的時間去做作業,很少有時間參與其他的活動。目前對學生的評價還不夠重視學生的各種課外活動,我們現在基本上是紙質化的考試,用考試分數衡量學生的優秀程度。目前的評價方式導致很多學生和家長用大量時間反複做題。對很多家長來說,讓孩子出去跑步打球,不如多做一張試卷。
熊丙奇:大致有兩方麵原因。首先,體育運動場地缺乏,學生沒有足夠的運動場所。由於體育場地缺乏,體育設備存在安全隱患,有的學校對學生實行“圈養教育”;回到家中,居民樓下沒有活動空間,學生隻能做“宅男宅女”。
其次,升學考試的壓力使體育鍛煉被邊緣化。近年來,有的地方已經注意到這一問題,為引起學校、家長和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重視,將體育納入考試,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體育也“應試化”。一方麵,家長和學生隻重視體育成績,而不重視體育鍛煉;另一方麵,有的地方考體育變成“紙上談兵”,比如,回答足球場、籃球場的長和寬是多少,描述某一運動的特征等。在不少學校、家長看來,孩子花那麽多時間鍛煉,太浪費時間,爭分奪秒地學習提高分數才是硬道理。
保障鍛煉時間需改革教學管理
記者:除了學生和家長之外,是否還有來自其他方麵的原因,使得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不夠?
儲朝暉:在現有的教學管理機製下,不同的主體在執行體育鍛煉方麵的剛性要求時會有一些利益衝突。比如,學生的考試分數不隻與學生自己相關,還與老師相關。有一些老師希望犧牲學生的鍛煉時間,換取學生的自習,多做一些題。老師有這種想法,校長也有這種想法。有的校長可能認為考試分數、升學率是壓倒一切的。有的地方政府部門也有這種想法,把學生的成績視為教育部門的政績。所以,學生的考試分數不隻是學生的,還是教師的、校長的、當地教育行政官員的。層層疊加起來以後,關於體育鍛煉的要求在實施時就可能會在某些地方打折扣。
此外,“每天鍛煉一小時”可能在短期內不會在孩子身上見到明顯效果。於是,有的人就會想,既然效果不那麽明顯,那麽相關要求是不是在執行時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。比如,有些地方在上級檢查時執行一段時間,沒有檢查的時候照樣不執行。
記者:那麽,真正保證《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》這一剛性要求得到有效執行,我們還需要從哪些方麵努力?
儲朝暉:保障中小學生的鍛煉時間,還是要用專業的方式對教育教學進行管理評價。實際上,所有這些問題都源於我們一直用一個簡單的、非專業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管理評價,導致很多問題越來越嚴重。所以,目前需要改革教育教學的管理,遵循學生成長發展的規律,尊重學生的成長發展需要,否則將導致學生缺少鍛煉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。
熊丙奇:必須從保障學校辦學條件、改革學生評價體係著手。首先,應該確保學校投入,保障學校有足夠的、安全的運動場地和運動設施,同時加大學校體育場地的開放力度,讓社區共享,這是讓學生能動起來的前提。沒有運動場地,學生在校園裏活動就像“下餃子”。
其次,改革學生評價體係。如果堅持集中錄取製度,見分數不見人,則難以形成多元評價體係,應該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與特長。
再次,推進中小學民主管理。近年來,圍繞校園安全事故和學生鍛煉,家校產生了衝突。比如,有學生在校內鍛煉出事故,家長會鬧到學校,要求學校賠償;再比如,有學生在學校鍛煉後感冒生病,家長認為是學校措施不當。久而久之,學校怕惹事,也就不再組織活動,不對外開放體育場所,就連傳統的春遊、秋遊,很多學校也不再搞。這是因為學校沒有民主管理製度,缺乏家長委員會參與辦學管理、決策所致。要化解家校衝突,使正常的教育教學不被幹擾,必須推進民主管理製度。
責任編輯:張義淩
"「小礼物走一走?雪碧可乐来一罐!」
还没有人赞赏,支持一下吧
哇~真是太棒了